週三佈光分享日
燈具:永諾560 II(1/2 CTO濾片),金貝DC600加雙燈頭
相機器材:Canon 5DMK2,Canon 50mm/F1.4
修圖軟體:Adobe lightroom 4,Photoshop CS
佈燈想法和過程:上星期和朋友參加一個聚會時,朋友開玩笑的一直說“介質!打光就要那個介質!“;不得不承認,有時打假太陽光的光法真的和那個介質很有關係,這星期要講的就是我之前上課很常說的“一塊髒玻璃的故事“。
和之前很多次的打燈範例很像,在這次範例的天氣狀況也是很不好,基本上就是小毛毛雨加很多烏雲的日子。這樣的天氣狀況在早上還好,但在漸漸日落的下午時就很麻煩了,更別說場景是換到室內的狀況,基本上就是個跟時間賽跑的節奏下去拍攝,但廠商說了算,此刻也只好跟自己之前打燈的技術來挑戰。
因為這次拍攝的室內場地是個溫室,好處就是天花板是透明的,但比較麻煩的是因為太高且這是個舊溫室,所以天花板上都是陳年的灰塵,自然光線是比較沒辦法打進來的,更別說在陽光漸漸減弱的下午時光,所以自然要動用上打燈的手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;因此我先對室內自然光的狀況拍一張照片,了解一些可用的自然光有那些,然後我可以把光線加在那;而在拍完自然光照片後,我就大概知道問題在那了。
首先由上方下來的光線狀況還可以,但人正面的光線不太行,更別說人臉下方的反差了。另外人後方的光線狀況也不優,不過好在室內的空間夠大,加上是玻璃屋的設計,所以我可以放心的來佈光看看。
當時手上有的是一個金貝dc600外拍燈和一支永諾的小閃燈,因為側方的玻璃面前夠大,所以我在這把dc600加上雙燈頭放在戶外,因為室內的光線由於玻璃太髒,所以光線變得有些黃黃暖暖的,為了讓打光的光線可跟室內的自然光融合,我在兩個燈頭前都加了1/2 CTO的濾片;然後第一支燈放在跟模特兒比較平行的位置,讓光可切過模特兒到身後,而不讓硬的光線打在人的正面上,這樣才比較有自然光線的氛圍感。另一支燈就放在比較後方,主要是打在人後方的背景,讓後方也吃到光線,這樣打光起來的狀況才會比較自然些。而實際打下去的感覺其實有些超過我個人的想像,主要是綠色的植物因為有個光線打下去後,顏色變得好看,而背景的風扇因為光打到而有了影子增加了層次感,這些東西其實並不是我一開始打燈會預期到的,但沒想到其好效果讓整個環境的光線看起來更加的真實。
人側方和後方的光線佈好後,再來是人正面的光線感覺,我在這是利用地板跳燈的方式來補人下方的反差狀況,使人的正面反差下降也可增加適當的明亮度。這樣整張作品的佈光就大致上完成了。
那這些例子跟“介質“和“髒玻璃“有什麼,其實是有的。首先因為髒玻璃上的灰塵讓閃燈的光線有柔化的效果,也因為灰塵會有擴散和折射光線的效果,所以讓整面玻璃變成了一個很大型的控光幕,提供了人側面很大的光線來源。而在把模特兒靠近玻璃拍攝時,也因為灰塵把“光“留在玻璃上,而讓玻璃有太陽光打入的感覺,這是很乾淨的玻璃沒辦法辦到的事;而這樣的介質效果就跟霧氣和灰塵或水滴一樣,讓光線在空間中更有存在感,也會讓照片的感覺提昇很多,所以如果看到玻璃很髒時其實要感到開心,因為你就有一個可製造光線感的東西了!今天的例子,希望對大家拍攝時有幫助!